8月3日,振華新材公告,公司擬開展廢舊鋰離子電池及材料的回收處理及綜合使用業務,擬以自有資金設立新公司從事前述業務,該新公司將由振華新材控股。
振華新材表示,公司本次開展新業務,是在立足主營業務的基礎上,向前延伸。公司目前已完成回收原料制備三元前驅體新型工藝開發,初步具備相應的研發和產業化技術能力。
單晶龍頭多方布局
據了解,振華新材自設立以來專注于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的研發、生產及銷售。2022年來源于三元正極材料的銷售收入為135億元,占全部收入的比例97%。
早在2009年,振華新材推出了第一代一次顆粒大單晶NCM523產品;2018年,推出中高鎳低鈷一次顆粒大單晶三元正極材料和高鎳一次顆粒大單晶三元正極材料;2019年,推出第二代大單晶高鎳8系和9系三元正極產品。
振華新材也成為全行業首批實現全系列一次顆粒大單晶三元正極材料產業化的生產商,2022年大單晶三元材料產量在國內市場排名第三,占比17%。
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三元前驅體、四氧化三鈷、碳酸鋰等原材料主要來源于外購,且近年來市場價格波動較大,導致其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三元正極材料毛利率低于同領域企業的平均水平。
為保障供應鏈穩定,提高原材料自給率,2016年振華新材與紅星新能源成立紅星電子,布局廢舊鋰離子電池及材料的回收處理業務,加強對三元前驅體等原材料成本的控制能力。
截至2022年底,紅星電子每年有5000噸金屬回收處理能力,規劃產能1.2萬噸金屬,振華新材共持有紅星電子34%的股權。
電池回收吸引關注
隨著新能源車的普及應用,市場即將迎來大規模的動力電池退役潮。而在在動力電池產能大擴張的背景下,電池回收將是動力電池原料重要的來源渠道之一。
甚至有業內人士認為:“未來回收會逐步取代開采,成為電池金屬原材料的主要來源”。
與此同時,主管部門也在連續對動力電池回收產業進行政策加碼,相繼出臺《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暫行辦法》《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服務網點建設和運營指南》等法規。
電池回收正在逐步成為政府導向明顯、市場前景明確的的新興行業,由此也吸引了眾多產業鏈內的企業參與布局。
2023年開年,寧德時代便豪擲238億元,投在了電池回收領域,也為更多企業參與帶來了強勁動力。
2月23日,芳源股份公告擬投入不超過20億元用于年報廢30萬噸磷酸鐵鋰電池回收等項目。
4月15日,由上報集團、安亭實業、上海城投、上海環境保護有限公司等上海國企推動建立的上海動力電池循環利用中心成立。
7月14日,三一機器人與武漢動力電池再生技術有限公司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AGV、AMR等智能工業裝備領域優勢互補、長期合作。
未來,廢舊動力鋰電池回收將會形成一個十分龐大的市場,如何合理布局建設電池回收市場、完善回收網絡、提高正規渠道回收效率等成為產業鏈上下游參與者共同面對的問題。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告知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lbzrq0002.com/news/details1516.html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勵
郵箱:libatterychina@163.com
北京:北京市海淀區上地三街9號金隅嘉華大廈C座904
010-62980511
山東:山東省臨沂市魯商中心A12-1503-1
0539-8601323
鋰電中國(libattery.net)版權所有
Copyright By 北京貝特互創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備11002324號-1
京公安網備11010802035676號
我有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