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碳酸鋰價格大幅波動,鋰電池行業上下游業績上半年分化明顯。
寧德時代上半年營業收入1892億元,同比增加67.52%;凈利潤約207億元,同比增加153.64%;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板塊貢獻了近九成的收入。但相對于動力電池企業的業績增長,上游企業的承壓更為明顯,從已經披露業績預告及半年報的上游企業來看,大部分企業出現業績下滑。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梳理上游原材料企業發布的業績預告/報告發現,在需求端減弱的背景下,上游原材料企業利潤率、盈利能力顯著下滑,包括德方納米在內的上游原材料企業有超20家業績大幅下滑。
招銀國際研究部副總裁白毅陽在接受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各家業績的情況不盡相同,但主要共性的原因是碳酸鋰價格的大幅度波動;鋰電原材料行業正從過熱狀態回歸,預計行業及產能整合會持續一段時間。
鋰電上游企業上半年業績遇冷,德方納米預虧超10億,有的庫存減值拉低業績
上海鋼聯最新數據顯示,8月3日電池級碳酸鋰跌3500元/噸,均價報26.9萬元/噸。生意社分析稱,碳酸鋰幾個弱勢下行,短期持續走弱。
今年上半年碳酸鋰價格出現了過山車式的下降和回彈,而在碳酸鋰價格產生的巨幅波動帶來的蝴蝶效應影響下,鋰電池上游企業的業績也相對承壓。
資源端企業上半年凈利潤普遍預計減半,如盛新鋰能預計上半年凈利潤6億-7億元,同比下降76.81%-80.13%;西藏礦業預計上半年扣非歸母凈利潤為600萬-900萬元,同比下降98.09%-98.72%;鹽湖股份預計上半年凈利潤為47億元-51億元,同比下降44.31%-48.68%;融捷股份預計上半年度盈利2.70億至3.30億,凈利潤同比下降53.13%至42.72%;西藏珠峰預計上半年凈利潤為5167.98萬元-7751.97萬元,同比減少82.65%-88.43%。
而對于業績的預減,鹽湖股份表示,在報告期內氯化鉀及碳酸鋰產品市場價格下跌導致業績較上年同期下降;西藏珠峰則表示報告期內有色金屬行業鉛、鋅價格與上年同期相比大幅下降,導致產品銷售收入同比下降。融捷股份也表示,鋰鹽價格持續下跌,聯營鋰鹽企業利潤大幅下降,導致確認的投資收益大幅減少;同時鋰鹽業務銷售量同比大幅減少,鋰鹽業務凈利潤同比大幅下降。
而作為上游原材料企業,業績下滑的企業更多。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不完全統計發現,正極材料9家企業出現虧損;負極材料1家虧損;3家電解液材料企業虧損;2家鋁塑膜廠商、1家鋁箔企業出現虧損;其中虧損最大,且超過6億元的上市公司有兩家,均為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生產商,分別為龍蟠科技和德方納米。
龍蟠科技預計今年上半年凈利虧損6.28億元至約7.6億元;對此,龍蟠科技表示受原材料碳酸鋰價格大幅下跌及鋰電池產業鏈處于去庫存狀態等因素影響,成本費用占比增加,導致2023年半年度業績預計虧損。
德方納米方面表示,上半年產品銷售收入及銷量均實現同比增長,但在今年1-4月份,受主要原材料鋰鹽的價格大幅下跌及下游需求放緩影響,產品銷售價格隨著鋰鹽價格的下跌而下降。據悉,今年上半年德方納米預計歸母凈利潤虧損10.4億元至11.7億元。
白毅陽表示,各家業績的情況不盡相同,但主要共性的原因是碳酸鋰價格的大幅度波動,比如德方納米、天賜材料等企業均計提了原材料庫存減值,同時由于各類鋰電池材料產品價格的下滑也影響了產業鏈公司的單噸盈利。
不過,德邦證券研報則認為,2023年5月起鋰價企穩,下游需求逐漸釋放,市場開工率開始回升,預計2023下半年行業盈利能力有望修復。中信建投研報認為,鋰電產業鏈終端持續超預期,三季度預期拐點將至。
擴產尋求規模優勢,專家稱行業及產能整合仍將持續
今年上半年國內碳酸鋰價格上演“過山車”式行情,今年一季度,產業鏈下游極致去庫存導致需求走弱,碳酸鋰現價相比去年11月份的60萬元/噸價格高位,一度大幅下跌近70%,隨后有所回暖。庫存方面,百川盈孚數據顯示,2023年初以來,碳酸鋰庫存由7202噸增長至4月的54917噸,漲幅達662.5%;直到5月碳酸鋰價格企穩,銷量才逐步好轉。
作為新能源汽車的中游產業鏈,隨著新能源汽車行業進入成熟期,未來鋰電池需求總量增速也將逐步放緩,鋰電池上游材料端能源金屬價格不斷波動,下游需求增速放緩和上游原材料價格波動產生共振。
銀河證券研究報告認為,目前鋰礦板塊估值處于歷史極低水平,隨著新能源終端需求好轉、鋰電產業鏈去庫存完成,下半年鋰行業供需結構將邊際改善。鋰價企穩反彈情況下鋰礦公司有望迎來估值修復。
不過盡管如此,擴大產能仍是今年上半年鋰電池板塊上市公司的主基調。如維科技術日前披露了2023年度以簡易程序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的預案,擬募集資金投資年產2GWh鈉離子電池項目;今年6月,天賜材料對外披露了關于開展德州天賜年產20萬噸電解液項目前期工作的公告;今年7月,豐元股份擬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20億元,用于年產10萬噸鋰電池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生產線項目、年產5萬噸鋰離子電池高能正極材料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
白毅陽表示,規模效應與規模優勢也同樣適用于鋰電池原材料企業,規模大也就意味著話語權增加,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有一定優勢。
“隨著鋰價的企穩,整個產業鏈會恢復到新的平衡狀態,各個環節的龍頭企業的盈利能力恢復到一個合理的區間。”白毅陽分析稱,“由于上半年鋰電產業鏈的變化,我們已經看到部分產能規劃出現波動,例如協鑫能科中止海外鋰礦開發、珠海冠宇中止電芯封裝等,因此鋰電原材料行業正從過熱狀態回歸,預計行業及產能整合會持續一段時間。”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告知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lbzrq0002.com/news/details1521.html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勵
郵箱:libatterychina@163.com
北京:北京市海淀區上地三街9號金隅嘉華大廈C座904
010-62980511
山東:山東省臨沂市魯商中心A12-1503-1
0539-8601323
鋰電中國(libattery.net)版權所有
Copyright By 北京貝特互創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備11002324號-1
京公安網備11010802035676號
我有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