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濱海能源(000695)公告稱,子公司內蒙古翔福新能源有限責任公司20萬噸負極材料一體化項目5萬噸前端擬開工建設,擬與河北上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簽署5萬噸負極材料前端項目總承包合同,合同價款暫估5億元(含稅)。
據濱海能源此前發布的公告,該項目建設地為內蒙古烏蘭察布市輝騰錫勒綠色經濟開發區商都產業園,預計總投資82億元,將分兩期建設,每期建設10萬噸,其中一期計劃施工周期24個月,二期計劃施工周期20個月。
業務轉型,負極減虧!
據了解,濱海能源于2023年5月收購翔福新能源100%股權,跨界至新能源鋰電負極材料領域,該公司正在建設10萬噸鋰電負極材料前后端項目,其中4萬噸后端成品線已于同年7月底投料試生產,同年11月實現了1.8萬噸自有石墨化產品線投產調試。
在頻繁的業務轉型下,濱海能源的業績并不樂觀。財報數據顯示,2020年—2023年,濱海能源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5.35億元、4.92億元、4.15億元、3.44億元,連續四年營收出現下滑;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0.17億元、-0.57億元、-1.02億元、-0.18億元,四年內公司累計虧損1.94億元。
據濱海能源業績報告顯示,盡管營收仍在下降,但其歸母凈利潤虧損已大幅降低,同比減虧82.32%。濱海能源表示,公司在報告期內剝離原有包裝印刷業務使得公司收入規模同比小幅下降,但隨著新能源業務的突破,實現了歸母凈利潤的寬幅收窄,凸顯了公司戰略性進入新能源行業的階段性成果。
負極產能過剩,濱海加快推進?
據行業消息,負極材料產量增速自2023年初見頂以來逐月下滑,全年產量增速為+5.1%,有研究機構預計到2030年全球負極材料出貨量將超過800萬噸。從短期來看,2024年將是之前兩年全國新建石墨化和負極材料產能集中釋放的一年,整個行業將面臨著較大的產能過剩的壓力,負極材料的價格仍將面臨著較大的下行壓力。另一方面,隨著大量一體化產能的建成,第三方獨立石墨化加工產能將面臨著較大的開工壓力。
雖然負極材料仍面臨產能過剩的問題,但濱海能源稱,公司及控股股東堅定看好新能源產業的未來,將“世界領先的新能源公司——創新引領未來”作為公司愿景,公司正加快推進鋰電負極材料產業,從銷運產供研全面推進各項業務。
參考來源:
濱海能源公告、年報、財報、網絡公開信息等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告知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lbzrq0002.com/news/details2275.html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勵
郵箱:libatterychina@163.com
北京:北京市海淀區上地三街9號金隅嘉華大廈C座904
010-62980511
山東:山東省臨沂市魯商中心A12-1503-1
0539-8601323
鋰電中國(libattery.net)版權所有
Copyright By 北京貝特互創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備11002324號-1
京公安網備11010802035676號
我有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