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下一代電池最有希望的候選者,全固態電池的開發競爭正在日本逐步升溫。據日本產業媒體預測,未來以電動汽車需求為主的硫化物類全固態電池產品有望增長。電池制造商在2020年代前半期開始向實用化方向進行研發,目前已經開始有樣品出貨。2020年代前半期,大型汽車制造商推出了配備硫化物系列的電動汽車(EV),預計從2025年左右開始采用的車輛數量將陸續增加,市場將變得較為活躍。
在日本汽車行業,豐田汽車公司和日產汽車公司宣布了它們在2020年代的實際應用。同時,應用自身基礎技術的電池開發正在加速,在決定電池性能的材料領域,日本動作也十分顯眼。在目前中韓占據鋰離子電池較高市場份額的形勢下,日本能否憑借全固態電池重振旗鼓?
(圖源:日刊工業新聞)
早在2018年,日本新能源產業技術綜合開發機構宣布,該國部分企業及學術機構將在未來5年內聯合研發下一代電動車全固態鋰電池,力爭早日應用于新能源汽車產業。該項目預計總投資100億日元(約合5.8億元人民幣),豐田、本田、日產、松下等23家汽車、電池和材料企業,以及京都大學、日本理化學研究所等15家學術機構將共同參與研究,計劃到2022年全面掌握全固態電池相關技術。
豐田的目標是在2020年代前半期將全固態電池用于混合動力汽車(HV)。2020年進行行駛測試后,公司人員回應稱,“處于可以獲取行駛數據的階段”。對于將在HV之后部署的電動汽車,相關負責人表示,豪華汽車品牌“雷克薩斯”搭載全固態電池,將“實現高性能電動汽車”。本田于2021財年開始驗證示范線上的全固態電池生產技術。預計在2020年代后半期推進研究安裝EV。
“繼續開發全固態電池,這將改變電動汽車(EV)的游戲規則。”日產首席運營官Ashwani Gupta將全固態電池作為EV競爭力的核心。日產將投資1400億日元用于全固態電池的開發。2024年度將在橫濱工廠(橫濱市神奈川區)引進試驗線,確立量產技術,2028年度計劃推出搭載相同電池的EV。Gupta表示,電池將逐步向法國雷諾和三菱汽車的企業聯盟推廣,有望提升三家企業的競爭力。
現有的液系鋰離子電池存在漏液的可能性和使用溫度范圍狹窄等問題。日產將用全固體電池消除液體系統的弱點,通過簡化冷卻機構等將電池成本降低到每千瓦時65美元。其負責人表示,“將EV和汽油車的車輛成本降低到同等水平,將正式普及EV”。
韓國LG化學和中國寧德時代等大型電池制造商也正在致力于全固態電池的開發。但是,日本國內有專家認為,“在全固態電池實用化門檻很高的情況下,我們正在努力強化液系鋰電池的事業。CATL也在致力于現在的液系鋰電池事業,想要掌握霸主地位。”
在歐美,大眾計劃到2025年在美國與Quantumscape建立全固態電池生產線。德國寶馬和美國福特汽車投資美國Solid Power,借勢合作加速全固態電池發展的一系列動作。名古屋大學客座教授佐藤升表示:“對于正在迅速擴大電動汽車轉型的歐美整車制造商來說,確保當前的液態鋰離子電池是一個緊迫的問題。”
日本產業媒體認為,隨著市場的擴大,全球電池勢力版圖的快速變化讓人產生了一種危機感。日本在2016年曾占據了鋰離子電池約40%的市場份額,但近年來,中國和韓國企業的存在感大幅度提升。根據日本經濟產業省的數據,按國家劃分的全固態電池專利比例正在下降到日本的37%和中國的28%。
研發和生產基礎的強化不僅事關產業競爭力,而且也是關系經濟安全的重要問題。日本政府將蓄電池定位為與半導體和藥品一樣的戰略物資,并設想即使在供需不穩定的情況下,也能在該國確保一定水平。要想擺脫固守市場份額之爭的局面,可能關鍵還是要能夠通過研發展示出獨特的優勢。
參考來源:日刊工業新聞部分文章。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告知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lbzrq0002.com/news/details242.html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勵
郵箱:libatterychina@163.com
北京:北京市海淀區上地三街9號金隅嘉華大廈C座904
010-62980511
山東:山東省臨沂市魯商中心A12-1503-1
0539-8601323
鋰電中國(libattery.net)版權所有
Copyright By 北京貝特互創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備11002324號-1
京公安網備11010802035676號
我有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