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23 日,東風汽車品牌秋季發布會暨第九屆科技創新周于9月23日-28日在武漢舉行,東風汽車集團副總經理尤崢在發布會上透露,東風即將量產能量密度350wh/kg的固態電池產品,并將加速自研下一代全固態電池,能量密度突破550wh/kg。
據了解,自2018年起,東風集團就成立了固態電池項目組,開展固態電池、固態電池系統技術研究。2019年7月,第一代固態電池系統開發完成。2020年6月,成功開發第一代固態電池系統的整車。2022年1月,由東風集團與贛鋒鋰業合作開發高比能固態電池,成功在東風E70搭載,與此同時,首批50臺車在江西省新余市交付展開示范運營。
東風汽車此前表示,正在研發第二代、第三代固態電池以及自主陶核電芯。今年的北京車展中,東風汽車新一代高比能固態電池亮相。據介紹,其自主研發的固態電池已開展150萬公里示范運營,高比能全固態電池已經試制下線。
近日,東風汽車還展示了新一代固態電池,系統能量密度達285Wh/kg。該電池采用高比能固態電芯,具備高比能和高安全性,并采用CTP構型,提高了空間利用率,降低了材料成本。此外,沉浸式冷卻技術和無線BMS系統進一步提升了性能和可靠性。
電動汽車的價格問題一直是消費者比較關注的問題,尤崢表示,東風汽車本身就是一個親民品牌,搭載固態電池的車型的價格不會很貴,10萬級車型就會搭載固態電池,不會讓普羅大眾買不起固態電池。東風汽車已經通過不斷的技術迭代,把固態電池的成本控制在一個合理的維度上,從而服務更廣大的消費群體。
除了東風集團,國內許多車企也宣布了固態電池量產的相關消息。一汽集團,已完成20Ah級核心材料電芯開發,目標是2027年實現固態電池小批量示范運行;上汽集團,宣布首條全固態電池生產線已啟動倒計時500天,預計2025年底完工,首階段產能0.5GWh,能量密度達400Wh/kg以上;長安汽車,計劃2025年開始量產,重量能量密度達350~500Wh/kg,2030年實現全面應用;廣汽集團表示,已打通全固態電池制造工藝,計劃2026年搭載于車型,能量密度超400Wh/kg等等。
國內固態電池浪潮不斷,國外固態電池也消息涌動,近日,豐田汽車固態電池生產計劃已獲得日本政府正式批準,并將于2026年正式啟動固態電池的生產,其規劃是在2030年后實現年產量9GWh的目標。幾乎在同一時間,梅賽德斯-奔馳宣布,與美國電池初創公司Factorial Energy合作開發的新型全固態電池技術取得突破,有望將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提高80%,預計將在2030年前實現量產。
值得關注的是,與國外企業發力全固態電池不同,國內企業聚焦的主要是被稱為過渡技術的半固態電池。半固態電池在短期內能夠實現市場化,全固態電池則面臨更大的技術挑戰,從研發到商業化普及還有較長時間,但全固態電池被視作動力電池的“終極形態”。從消息來看,此次東風集團能量密度350wh/kg的固態電池產品也為半固態電池產品。
近期,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全固態電池產學研協同創新平臺理事長歐陽明高表示,“大家覺得國外布局的進度很快,我們追不上,其實也沒有那么著急。電池技術不是一天就可以被顛覆的,發展固態電池更是欲速則不達,解決問題需要循序漸進。我們首先應重點解決固態電解質的問題,然后解決負極的問題,再解決正極的問題。最開始固態電池的能量密度可能沒有想象中高,但是可以聚焦在提高電池安全性、簡化熱管理上,我們的最終目標是要在2030年實現固態電池的大規模產業化。”
另外,據相關研究報告信息,自2024年以來,我國固態電池行業出現半固態量產車型上市、半固態電池裝車滲透率達1%等邊際變化,產業化信號已至。縱觀全球,當前日本全固態電池研發較為領先,但我國具備技術路線低風險、“小步快跑”節奏好、產業化條件充沛等優勢,有望在半固態及全固態電池產業化下半場勝出。
參考來源:
東風集團、中國經營報、中國科協、2024世界動力電池大會、網絡公開信息等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告知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lbzrq0002.com/news/details2435.html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勵
郵箱:libatterychina@163.com
北京:北京市海淀區上地三街9號金隅嘉華大廈C座904
010-62980511
山東:山東省臨沂市魯商中心A12-1503-1
0539-8601323
鋰電中國(libattery.net)版權所有
Copyright By 北京貝特互創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備11002324號-1
京公安網備11010802035676號
我有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