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省射洪市召開的2022“鋰電之都”產業生態及供應鏈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鄭綿平通過線上視頻表示,要加大鋰資源勘察力度,繼續摸清家底,拓展鋰資源研究,研發超前的提鋰關鍵技術,提高鋰的回收利用。實施“一湖一策”,減少鹽田面積,降低對生態環境的不利影響。鹽湖等大部分處于條件艱苦地區,迫切需要加大人才引進和培養投入力度,要讓人才“引得進、留得下、干得好”。
鄭綿平說,全球鋰資源分布較為廣泛,全球現有已查明鋰資源儲量大約1.1億噸。其中智利資源儲量為4876萬噸,居世界第一位,我國為795萬噸,約占全球儲量的7%,居世界第4位。2021年下半年以來,在鋰化合物供應相對緊張及產業需求上升的雙重刺激下,鋰電價格回升并創造歷史新高。但我國鋰資源對外依存度居高不下,未來需求存在較大缺口。綜合政策和需求面的分析,鄭綿平表示,預計全球碳酸鋰需求將保持在平均25%以上的年增速,2025年全球碳酸鋰需求量將達到100萬噸以上。我國碳酸鋰需求量僅考慮國內鋰電動車和儲能等需求,預計2025年將達到60萬噸,2030年將達到85萬噸。2025年缺口將達到15萬噸,2030年缺口將達到35萬噸。
對此,鄭綿平建議,一是加大資源勘察力度,拓展鋰資源研究。包括鹽湖鋰、硬巖鋰,我國鋰資源不少。“從國家層面上來說,我們要繼續摸清家底。”做好新能源產業的資源保障,發揮我國多類型內外生礦產資源優勢,加大勘察力度,將潛在資源轉化為可開發的鋰資源儲量。
二是重視外生礦產資源關鍵技術研究,特別是鹽湖提鋰,“比如說超前提鋰的一些關鍵技術,這樣就可以大幅度提高鋰的回收利用率。同時減少鹽田面積,降低對生態環境不利的影響。”鄭綿平提出“一湖一策”,“湖的類型不一樣,情況不一樣,還是要制定靈活性、適應性的提鋰方案。”
三是推進“城市礦山”,加強鋰電綜合回收利用,堅持國家引領,依托重點企業,聯合科研單位,共同開展電池回收領域的關鍵技術攻關。
鄭綿平表示,2021年我國已成功回收3萬噸左右碳酸鋰,預計到2030年我國“城市礦山”碳酸鋰回收利用將會達到15-16萬噸,還需要進一步開展電池回收領域關鍵技術聯合攻關。
四是持續優化布局國外鋰資源,鼓勵國內企業聯合開發境外優質鹽湖鋰資源和其他優質鋰資源,理性投資,考慮當地政策、政局、成本等,避免在國際市場中無序競爭。
五是加強人才保障工程,構建國家創新平臺。鄭綿平說,鹽湖、硬鹽等大部分處于條件艱苦地區,迫切需要加大人才引進和培養投入力度,要讓人才“引得進、留得下、干得好”。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告知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lbzrq0002.com/news/details346.html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勵
郵箱:libatterychina@163.com
北京:北京市海淀區上地三街9號金隅嘉華大廈C座904
010-62980511
山東:山東省臨沂市魯商中心A12-1503-1
0539-8601323
鋰電中國(libattery.net)版權所有
Copyright By 北京貝特互創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備11002324號-1
京公安網備11010802035676號
我有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