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碳因其高豐度、低成本以及低工作電勢等優點,被認為是最有前景的鈉離子(Na-ion)電池負極材料。然而,硬碳負極的倍率性能和循環壽命遠不能令人滿意,這嚴重阻礙了其工業應用。
近日,日本筑波大學楊慧軍教授、周豪慎教授和天津大學楊全紅教授證明脫溶劑化過程定義了鈉離子擴散動力學和固體電解質界面(SEI)的形成。基于此,作者引入3A沸石分子篩膜,以硬碳負極上開發逐步脫溶劑化路徑,這有效降低了直接脫溶劑化過程的高活化能。此外,逐步脫溶劑化會產生一種薄且以無機物為主的SEI,其對Na+傳輸的活化能較低。因此,這有助于大幅度提高酯類和醚類電解液的功率密度和循環穩定性。實驗顯示,3A沸石分子篩膜引入后,硬碳負極在所有評估的電流密度下都實現了最長的壽命和最小的容量衰減率。此外,隨著電流密度的增加,還觀察到了提高的平臺容量比。總體而言,這種逐步的脫溶劑化策略全面增強了硬碳負極的各種性能,為構建實用的高功率密度、高能量鈉離子電池提供了可能。
文章要點:
1.這項工作發現,脫溶劑化過程對于決定硬碳負極的Na+儲存動力學至關重要,其主要影響脫溶劑化的活化能和SEI的形成。
2.隨著3A沸石分子篩膜的引入,硬碳負極上的直接脫溶劑化演變為活化能大大降低的逐步脫溶劑化。此外,逐步的脫溶劑化可以實現超濃縮的電解液配置,它導致形成薄且無機為主的SEI,因此Na+通過SEI傳輸的活化能大大降低。
3.快速Na+傳輸動力學的協同改進賦予硬碳負極優異的倍率性能,結果硬碳負極在所有評估的電流密度(0.2、0.5和1Ag-1)下,在所有文獻中都顯示出最長的壽命和最小的容量衰減率。
4.此外,隨著電流密度的增加,平臺區的容量比例大幅提高,在長期循環過程中,在0.5Ag-1的電流密度下可以保持高達73%的平臺容量比。
5.總體而言,這項研究的見解將為鈉離子電池的實際應用提供啟示,這也有望在其他類型的可充電池中產生有希望的結果。
圖1分子篩促進預脫溶劑化電解液的形成及逐步脫溶劑化過程的示意圖
圖2預脫溶劑化電解液的表征和電化學性質
圖3基于預脫溶劑化電解液的硬碳的電化學性能
圖4硬碳的長循環性能
原文鏈接:
https://www.pnas.org/doi/10.1073/pnas.2210203119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告知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lbzrq0002.com/news/details40.html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勵
郵箱:libatterychina@163.com
北京:北京市海淀區上地三街9號金隅嘉華大廈C座904
010-62980511
山東:山東省臨沂市魯商中心A12-1503-1
0539-8601323
鋰電中國(libattery.net)版權所有
Copyright By 北京貝特互創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備11002324號-1
京公安網備11010802035676號
我有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