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精品国产欧美乱,烟火围城时(父女npa)大结局,爽┈好舒服┈快┈深┈男男视频,XXXXX性BBBBB欧美熟妇

當前位置:首頁 > 新技術 > 正文

梯度分布Li3N助力碳基鋰金屬負極實現優異的循環穩定性

能源學人 2022-10-11 08:45:52

【研究背景】

便攜式電子產品、電動汽車和清潔能源存儲的快速發展,迫切需要開發高能量、長壽命的可充電電池。鋰金屬因其高的理論質量比容量(3860mAhg-1)和低的電化學電位(-3.04Vvs.標準氫電極)被認為是下一代儲能系統最有前景的負極材料之一。然而,鋰金屬負極的電化學不穩定性和無主體性使其在電鍍/剝離過程中遭受不可控的枝晶生長和體積膨脹問題,從而導致電解質的消耗和內部短路,進而阻礙鋰金屬負極(LMA)的實際應用。三維主體材料具有較大的比表面積,有利于降低局部電流密度和緩解體積膨脹效應,然而三維鋰金屬負極仍然受到不穩定的自發形成的SEI影響。Li3N的離子電導率高,電子電導率低?;贚i3N的SEI具有優異的熱力學穩定性和較高的楊氏模量。因此,將Li3N人工界面和三維主體材料相結合是穩定電極界面、引導均勻的Li沉積和緩解鋰金屬負極體積變化的一種很有前景的策略。

【工作介紹】

鑒于此,武漢工程大學化工與制藥學院諶偉民副教授,喻發全教授和中國科學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王亮助理研究員(共同通訊)等通過熱擴散法在三維碳基鋰金屬負極上原位制備了Li3N濃度梯度界面保護層(CC/Li/Li3N),用于實現高穩定性鋰金屬電池。根據密度泛函理論計算(DFT),Li3N層上的Li+擴散勢壘相較于純鋰低近20倍,富含Li3N的共形人工SEI膜不僅可以有效穩定界面,避免副反應的發生,而且可以促進Li+在SEI層上的快速傳輸。原位光學顯微鏡觀察進一步證實Li3N能夠有效促進Li+通過電極/電解質界面,并在高電流密度下實現均勻的鋰沉積。CC/Li/Li3N負極在2mAcm-2的電流密度下實現了超過1000h的穩定循環。此外,CC/Li/Li3N負極在與液態電池和固態電池兼容時都表現出良好的循環性能,證明了CC/Li/Li3N負極擁有良好的商業實用性。該工作以“In situ generation of Li3concentration gradient in 3D carbon-based lithium anodes towards highly-stable lithium metal batteries”為題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上。武漢工程大學化工與制藥學院碩士生曹文珠為本文第一作者。

【內容表述】

首先通過簡單的熱縮聚法在碳纖維表面均勻生長g-C3N4(CC@g-C3N4)。SEM和TEM圖顯示,g-C3N4均勻地包覆在碳纖維的表面,厚度約為86.8nm。然后,通過熔融法將金屬鋰注入三維碳骨架,g-C3N4自發與鋰金屬反應形成Li3N。在高溫靜置過程中,所獲得的Li3N逐漸擴散并向上遷移,最終在電極中形成Li3N濃度梯度。對CC/Li和CC/Li/Li3N電極的截面N元素分布進行測試,發現CC/Li/Li3N電極中的N元素主要分布在上表面的10μm內,即再次證實了在高溫靜置期間Li3N能夠自發向上擴散和遷移。

圖1.CC@g-C3N4及CC/Li/Li3N的制備過程示意圖和微觀結構表征

通過XRD和XPS測試探討了CC/Li/Li3N的表面化學變化。DFT計算結果表明Li+Li3N表面的遷移能壘僅0.011eV(LitoptoLitop)和0.077eV(NtoptoNtop)。因此,可以得出結論,原位形成的Li3N可以有效地促進Li+的傳輸,并形成均勻且快速的鋰離子流。

圖2.CC/Li/Li3N的物性表征分析及密度泛函理論計算(DFT)

為了探索鋰金屬負極的沉積/剝離動力學,在電流密度為2mAcm-2的條件下,將所有樣品在對稱電池中進行測試。經過對比,CC/Li/Li3N的性能較好,經過1000小時的鋰沉積/剝離后,過電位約為80mV,這是由于表面的Li3N具有良好的離子導電性,實現了Li+的快速遷移和沉積。CC/Li/Li3N的界面阻抗在第一次循環后為52.8Ω,即使在100次循環后,阻抗仍保持9.1Ω,表明負極表面的富含Li3N人工SEI穩定且完整。為了進一步研究CC/Li/Li3N電化學性能優異的機理,通過SEM分析了CC/Li/Li3N在經過重復循環后的形態和結構穩定性特征,CC/Li/Li3N電極的穩定形態可歸因于梯度Li3N的保護作用,這有效促進SEI膜下方的Li沉積并抑制Li枝晶的生長。

圖3.CC/Li/Li3N為工作電極組裝的對稱電池循環性能和循環后的電極形貌

為了進一步評估CC/Li/Li3N電極在實際應用中的可行性,通過全電池測試探索了其電化學性能。CC/Li/Li3N||LFP全電池在液態電解質中顯示出良好的倍率性能和循環穩定性,并且在固態電池中經過100次循環后顯示出96.7%的高容量保持率。

圖4.CC/Li/Li3N為工作電極組裝的全電池循環性能

在20mAcm-2的高電流密度下,使用了原位光學顯微鏡觀察進一步可視化和比較了純Li與CC/Li/Li3N電極上的Li沉積形態。電沉積2分鐘后,在純鋰電極的表面上產生許多隨機分布的Li突起物。由于初始鋰成核的不均勻性,在隨后的過程中形成大量枝晶,最終形成多孔疏松的表面層。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CC/Li/Li3N電極在整個沉積過程中表面致密而穩定,并且在表面上未發現明顯的Li枝晶。這些比較結果再次證明了梯度Li3N對于穩定電極/電解質界面和調節Li沉積行為的優勢。

圖5.Li+在CC/Li/Li3N電極上的傳輸機理示意圖及原位光學顯微鏡觀察鋰沉積

【總結】

在這項工作中,通過Li3N在CC/Li基體中的擴散和遷移,開發了具有梯度Li3N結構的三維鋰負極,用于高穩定和無枝晶的鋰金屬負極。DFT結果表明Li3N具有非常低的Li+擴散勢壘。因此,富含Li3N的致密的人工SEI膜可以提供連續的界面保護,并保證快速的Li+流穿過負極/電解質界面。具有均勻分布的Li3N的鋰負極基體可以降低局部電流密度并促進無枝晶的Li沉積。此外,負極的3D框架可以有效緩解循環過程中的無限體積膨脹。得益于梯度Li3N和3D結構的協同效應,獲得的CC/Li/Li3N負極可以提供超過1000小時的穩定的鋰電鍍/剝離。當與LiFePO4正極結合時,在液態電池和固態電池中都可以實現優異的循環性能。因此,這種梯度結構負極的設計為未來高安全性、高容量鋰金屬電池的發展提供了一種新的有效策略。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告知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lbzrq0002.com/news/details57.html

12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勵

我有話說: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主站蜘蛛池模板: 衡山县| 新泰市| 浮山县| 阜康市| 新田县| 顺昌县| 新龙县| 廉江市| 汉中市| 肇庆市| 台北县| 嘉鱼县| 新竹市| 宜昌市| 当涂县| 桂平市| 平定县| 来凤县| 同心县| 即墨市| 新安县| 晋州市| 无极县| 南宫市| 拜泉县| 五大连池市| 镇安县| 清徐县| 阿城市| 红桥区| 星座| 沧州市| 昌邑市| 九龙坡区| 肇庆市| 抚顺市| 三门县| 曲沃县| 安岳县| 九江县| 遵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