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負極的能量密度超過4000mah/g,是372mah/g的石墨材料的10倍以上。并且硅是地球上第二豐富的元素,占地殼的27.7%。
但是由于硅負極在鋰化過程中的體積膨脹超過3倍,使得電極機械穩定性不好。并且不穩定的新的SEI層的形成會造成快速能量損失。
圖1:硅微粒和碳氧化硅合成核殼結構的設計示意圖
為了克服這些問題,一些廠家會采用硅納米顆粒,但是。它們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積,增加電解質的消耗,前幾次的充放電循環庫倫效率較差。
“康橋電池能源CamCellLab”公眾號了解到,日本先進科學技術研究院的科學家開創了一種新的解決方案,可以顯著提高鋰離子電池的性能,這對于實現雙碳目標至關重要。
圖2:提純硅
他們開發了一種核殼型材料,其中中心核由硅微粒(siliconmicronparticles,SiMP)組成,這種微粒涂有碳材料,然后將碳氧化硅黑色玻璃作為殼層接枝。
圖3:由NCA為正極硅微粒和碳氧化硅為負極的全電池供電的發光二極管
這種新型結構材料作為半電池的陽極,來測試在不同電位窗口下的鋰脫嵌和入嵌能力的檢驗。該材料中鋰在顆粒中的擴散能力非常優秀,減少內阻和體積膨脹問題。在775個循環下可以保持99.4%的能量。
該研究展示了硅微粒作為電池負極材料的驚人潛力,更主要的是,它的合成過程可以很容易地擴大規模,這意味著它對于生產低成本電動汽車至關重要。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告知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lbzrq0002.com/news/details581.html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勵
郵箱:libatterychina@163.com
北京:北京市海淀區上地三街9號金隅嘉華大廈C座904
010-62980511
山東:山東省臨沂市魯商中心A12-1503-1
0539-8601323
鋰電中國(libattery.net)版權所有
Copyright By 北京貝特互創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備11002324號-1
京公安網備11010802035676號
我有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