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傳統車企孵化、估值達人民幣600億元的動力電池獨角獸,終于邁出了走向投資市場的決定性一步。
11月21日,蜂巢能源向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遞交上市招股書,由中信證券為其保薦。招股書內容顯示,蜂巢能源計劃發行25%的股份,擬募資150億元。蜂巢能源在招股書中表示,所募得資金將投入到公司在各地新建的電池生產項目與研發中心,以及電池產品及新技術開發。
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的數據顯示,今年1-10月,蜂巢能源裝機量為5.05GWh,市場份額為2.25%,在國內動力電池供應商中排名第七。另據韓國電池市場研究機構SNE Research統計,蜂巢能源自2021年起裝機量排名已躋身世界前十,市場份額為1%。
相較而言,寧德時代(300750)和比亞迪(002594)仍占據較大先發優勢,同期份額分別達到47.62%和22.66%,無論市場份額、營收還是盈利水平,蜂巢能源距離真正的行業頭部仍然相去甚遠。
數據顯示,在報告期(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內,蜂巢能源營收分別為9.29億元、17.36億元、44.74億元和37.38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3.26億元、-7.01億元、-11.54億元及-8.97億元。對此蜂巢能源表示,虧損原因主要在于研發投入強度較高、產能爬坡以及原材料采購價格增長等因素。
可見,盡管蜂巢能源營收在擴大,但虧損也在相應擴大,截至招股書簽署日遠未達到盈虧平衡。
上游:未擺脫對寧德時代依賴
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蓬勃發展,動力電池產業競爭愈發激烈,呈現出極高的行業集中度。
SNE Research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前十動力電池企業裝機量為271GWh,占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的比例超過90%;另據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統計數據,2021年中國前十動力電池企業裝機量市場份額合計占比92.20%,今年1-10月更上升至94.5%。
國盛證券研報認為,目前只有寧德時代一家企業占據較大的市場份額,今年1-10月份額達47.62%,第二名比亞迪為22.66%,而其他二線廠商最高不到7%,且競爭格局仍不明晰。
就在今年10月初,同為第二梯隊的中創新航(中航鋰電)先蜂巢能源一步,在港交所掛牌上市。作為國內裝機量排名第三的電池供應商,今年上半年,中創新航的營收為91.67億元,是蜂巢能源同期的2.45倍,卻僅為寧德時代的8%;而其同期裝機份額約為6%,為蜂巢能源的3倍,卻只有寧德時代的14%。
數據來源: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
可見,二線供應商與寧德時代、比亞迪兩強存在量級的差異。蜂巢能源也在招股書中坦承,公司在業務規模和盈利能力等方面,與行業領先企業存在較大差距。
在先發頭部企業的擠壓下,二三線廠商在供應端處于不利位置,盈利能力被進一步壓縮。招股書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蜂巢能源的綜合毛利率為6.91%,比中創新航低1.99個百分點,而寧德時代的綜合毛利率則高達18.68%。
值得一提的是,蜂巢能源本身在供應端也受制于寧德時代。2019-2020年,寧德時代為其第一大供應商,主要采購對象為模組和電芯,采購總額占比達到43.90%和50.55%;2021年和今年上半年,寧德時代在其供應體系的地位逐步下降,分別為第二和第四大供應商,采購總額占比降至10.27%和5.42%。
對此蜂巢能源在招股書中解釋稱,之所以向寧德時代采購模組和電芯,是因為前期缺口較大,無法滿足下游客戶需求;隨著2020年自有電芯產線逐漸投產并經歷產能爬坡,外部采購金額占比逐漸降低。不過直至目前,蜂巢能源仍未擺脫對寧德時代的依賴。
蜂巢能源主要供應商采購金額及占比 數據來源:蜂巢能源招股書
而在疫情反復、供應鏈中斷、原材料價格上漲等行業普遍負面因素制約下,上游供需關系對電池制造商的影響不言而喻。招股書信息顯示,去年蜂巢能源主營業務成本中,直接材料成本為33.49億元,假設2021年平均原材料采購成本上升5%,公司同期直接材料成本增加至35.17億元;相應的營業利潤減少1.67億元,降幅為10.92%;相應的利潤總額減少1.67億元,降幅為10.97%。
蜂巢能源也承認,在實際經營過程中,公司與客戶商定的銷售價格調整存在一定的滯后性,無法實時抵消上游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對公司經營帶來的沖擊。
另一方面,蜂巢能源還曾與寧德時代對簿公堂。今年2月,寧德時代被曝9名前員工加入蜂巢能源的關聯公司,構成不正當競爭;7月,在法院的主持調解下,蜂巢能源向寧德時代支付500萬元達成和解。
江西新能源科技職業學院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究院院長張翔對表示,蜂巢能源相對寧德時代、比亞迪等行業頭部企業起步較晚,技術積累也相對較少。目前僅國內的動力電池供應商就多達50-60家,同時諸如松下、LG等國際巨頭也已進入中國市場,客觀上提升了蜂巢能源從中突圍的難度。
目前,諸多新興企業正試圖通過技術突破、提前布局實現彎道超車,打破現有競爭格局,蜂巢能源也不例外。其在招股書中透露,截至今年第三季度,公司擁有2360名研發與技術人員,其中包括7名核心技術人員。經過長期積淀,已形成無鈷正極材料、超高速疊片工藝、“蜂云平臺”監控系統等核心技術,取得境內發明專利授權468項。
在研發投入上,2019至今年上半年,蜂巢能源依次支出3.75億元、3.80億元、7.24億元和5.72億元,所占研發比重則逐年下降,從40.32%、21.90%、16.18%至15.30%。
然而,動力電池行業不僅資金投入大、研發周期長,且研發成果存在很大不確定性。并且,蜂巢能源的對手們也沒有閑著,如寧德時代等正在研發鈉離子電池;贛鋒鋰業(002460)、清陶能源、上汽、蔚來等企業也均表示在固態電池領域存在布局。
蜂巢能源也在招股書中承認,如不能及時開發出具備競爭優勢的新產品,則將面臨被新產品、新技術替代的風險。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告知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lbzrq0002.com/news/details638.html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勵
郵箱:libatterychina@163.com
北京:北京市海淀區上地三街9號金隅嘉華大廈C座904
010-62980511
山東:山東省臨沂市魯商中心A12-1503-1
0539-8601323
鋰電中國(libattery.net)版權所有
Copyright By 北京貝特互創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備11002324號-1
京公安網備11010802035676號
我有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