鈉電元年將至,各路玩家關鍵技術發力,催化產業提速。
01“新老”玩家鈉電領域競逐激烈
作為與鋰電池在不同應用場景中的有效補充,鈉電池獲得越來越多的關注。近期,多家上市企業披露鈉電池及其上游材料業務最近進展。
鋰電“大玩家”方面,10月21日,寧德時代表示其鈉離子電池產業化進展順利,供應鏈布局上需要一些時間,明年將會正式量產;11月18日,孚能科技表示預計2023年將實現鈉離子電池量產;11月23日,多氟多也表示,其鈉離子電池已有小批量成品下線,正在與下游意向客戶積極接洽,將加快推進鈉離子電池規模化生產。
此外,容百科技披露,目前其鈉電池正極材料月出貨規模已超10噸,預計明年年初月出貨量將達到百噸,明年年底月出貨量將達千噸。
鈉電池產業熱度高漲,也吸引來不少此前從未參與過電池產業鏈業務的上市公司“光速跨界布局”,這些鈉電“新勢力”也欲借鈉電池風口乘風而起。
非電行業煙氣治理綜合服務商同興環保,于今年9月宣布與中國科大合作,雙方將共同建立“中國科大-同興環保儲能電池材料及器件聯合實驗室”,又于11月15日披露,該聯合實驗室正在開展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及電池產品的中試放大實驗,中試產線已進入采購階段。
有機顏料頭部企業七彩化學11月16日披露其鈉電池業務進展,公司與美聯新材將共同出資設立新公司,并將建設年產18萬噸電池級普魯士藍(白)鈉電池正極材料項目。
同日,農藥企業豐山集團表示,其控股子公司江蘇豐山全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與江蘇眾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簽訂合作協議,雙方擬以眾鈉科技的鈉離子二次電池產品為載體,致力于推進鈉電池的商業化應用。
而以筆記本電腦零組件制造為主營業務的傳藝科技在鈉電池產業上的步伐則表現得更快。今年6月,傳藝科技宣布擬通過其全資子公司
等相關方共同合作設立合資公司“江蘇傳藝鈉電科技有限公司”,從事鈉電池及相關原材料研發、生產及銷售。資料顯示,傳藝科技目前規劃的鈉電池產能合計達10GWh,10月27日其200MWh中試線已經投產。
02硬碳負極及前驅體技術尋突破
在傳統鋰電企業和鈉電初創企業如火如荼的布局下,一方面鈉電池產業發展呈現迅猛勢頭,但另一方面,鈉電負極技術瓶頸尚待突破。
國泰君安表示,鈉電池產業化有望在2022年底形成初步產業鏈,2023年開啟規模化應用,預計2025年負極材料需求將達7.5萬噸。
值得注意的是,國泰君安認為,硬碳材料將憑比容量和成本綜合性價比或成為主流鈉電負極廠商的選擇,硬碳前驅體選擇和工藝技術積累將構筑核心門檻。鈉電池負極市場從無到有,具有規模化生產經驗的鋰電材料企業和鈉電負極初創企業各具優勢。
無獨有偶,光大證券研報顯示,鈉電池行業進入0-1階段,硬碳負極的研發攻關成為決速關鍵,在鈉電硬碳負極產品方面研發和量產進度較快的廠商,最有望受益于鈉電0-1帶來的需求彈性。
光大證券分析認為,應用方面,硬碳材料理論容量可達350-400mAh/g,能夠更好地支持鈉電池快充、過放,打開鈉電池應用廣度;成本方面,鈉電負極成本占比大幅提升至16%,硬碳前驅體降本空間大,預計到2025年硬碳負極成本將降至與石墨負極相當;技術方面,硬碳前驅體路線多樣,原材料供應與成本是核心考量,未來硬碳路線或呈現百花齊放格局;供應鏈方面,硬碳前驅體的調控、改性、摻雜、包覆是當前負極廠商首要解決的產業化問題;專利和產品方面,生物質硬碳成為新老廠商當前布局的重點。
整體看,在政策支持以及未來能源轉型發展趨勢下,憑借成本低、低溫性能及安全性能好、充電倍率高等優勢,鈉電池被認為未來可以廣泛應用于儲能、低速電動車等領域,而且隨著技術創新使鈉電池循環壽命進一步提高,其增量空間巨大,在鈉電上下游企業的合力影響下,產業化進程有望加速。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告知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lbzrq0002.com/news/details643.html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勵
郵箱:libatterychina@163.com
北京:北京市海淀區上地三街9號金隅嘉華大廈C座904
010-62980511
山東:山東省臨沂市魯商中心A12-1503-1
0539-8601323
鋰電中國(libattery.net)版權所有
Copyright By 北京貝特互創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備11002324號-1
京公安網備11010802035676號
我有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