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報道,最近,在《ACS應用能源材料》(ACS Applied Energy Materials)雜志上發表的一篇文章中,韓國科學技術院(Korea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and Technology)等機構的研究人員討論了將具有錐形孔的海膽狀分層碳球作為三維鋰宿主來抑制枝晶。
(圖片來源:KAIST)
背景
可充電電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需求量很高。長期以來,金屬鋰一直被視為一種理想的負極材料,因其具有極高的能量密度,并且還原電位最低。盡管如此,實際應用時仍存在阻礙。
目前,克服鋰金屬電池商業應用障礙的方法有三種:機械控制、界面控制和宿主材料設計。由于吸附能穩定、Li+通量易于控制,關于鋰宿主材料的合理設計備受關注。具有3D結構架構的鋰宿主頗有前景。
碳質材料(石墨烯、碳納米纖維、還原石墨烯氧化物和碳納米管等)具有良好的化學穩定性、導電性和機械強度,是最受歡迎的鋰宿主載體。此外,改變這些材料的表面和結構以提高親油性,可以大大降低鋰沉積過程中產生的過電位。
關于這項研究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提出開發一種具有錐形孔結構的海膽狀分層碳球(SUHCP)。該碳球可作為三維(3D)鋰宿主,以抑制枝晶生長。這種分層3D多孔結構可以有效地容納鋰,同時避免體積增加。
該團隊開發了一種獨特的3D多孔碳結構。該結構具有分層和錐形孔,可作為無枝晶鋰金屬電池的鋰宿主。不同于以往的碳結構,這種碳結構可用于從孔隙內部均勻地容納鋰。采用錐形孔結構中的谷狀構造,可使Li+通量均勻分布,并降低電荷濃度。這進一步抑制了鋰枝晶的形成,從而改善電池性能,并實現高倍率能力和長循環壽命。
觀察
Cu、HC和SU-HCP的成核電壓分別為-66、-50和-43mV。拉曼光譜在1350和1600cm-1處有兩個明顯的D和G帶峰,分別對應無定形碳層和有序石墨層。其比表面積(SBET)為985.1m2g-1,BET的孔容積為0.9194cm3g-1。HC的SBET為278.9m2g-1,孔容積為0.0263cm3g-1。
與HC和裸銅箔相比,SU-HCP在高電流密度(5.0mAcm-2、2.0mAcm-2和1.0mAcm-2)下表現出更高的循環穩定性。經過100次循環,Li/SU-HCP電芯的庫侖效率(CE)值分別為92%和87%,而Li/HC電芯和Li/裸銅箔電芯表現不佳。
在0.5mAcm-2的電流密度下,Li/SU-HCP電芯表現出更好的循環穩定性,經過250次循環后庫侖效率達到95%。而Li/裸銅箔電芯和Li/HC電芯分別在90和130次循環后快速降解。
與之前報道的3D多孔碳結構相比,電子顯微圖像和電池性能研究結果表明,錐形孔結構中的多個谷狀構造,有助于更好的容納鋰。作為均勻分布的電荷中心,孔隙中心促進了鋰沉積。
內部成核會影響鋰的生長。在0.5mAcm-2的電流密度下,該碳載體架構的長期循環壽命超過250次,當電流密度達到5mAcm-2時,動力學性能得到改善,可以顯著抑制狀鋰枝晶生長,從而提高電池性能。
結論
綜上所述,本研究探討了利用銅作為鋰金屬電池負極基板,開發一種海膽狀的分層錐形孔結構。在Li/Cu電芯測試中,該基板表現出優異的電化學性能,即使在電流密度值為0.5mAcm-2的情況下,經過循環250次后,也具有良好的庫倫效率和循環穩定性。
通過透射電子顯微鏡(TEM)和掃描電子顯微鏡(SEM)可以看出,這種獨特的針間3D錐形孔結構,具有很大的表面積。該結構對于實現一致的Li+通量沉積和分布,以及作為高密度Li沉積的電荷中心,具有重要意義。
研究人員指出,SU-HCP的這種良好特性,使Li能夠均勻沉積,而不產生鋰枝晶,從而實現非常穩定的循環性能。另外,在開發高性能鋰金屬電池時使用3D材料,有助于深入了解負極基板設計。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告知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lbzrq0002.com/news/details105.html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勵
郵箱:libatterychina@163.com
北京:北京市海淀區上地三街9號金隅嘉華大廈C座904
010-62980511
山東:山東省臨沂市魯商中心A12-1503-1
0539-8601323
鋰電中國(libattery.net)版權所有
Copyright By 北京貝特互創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備11002324號-1
京公安網備11010802035676號
我有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