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因對電化學基礎研究的突出貢獻,他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心懷科技報國初心,近年來,他帶領團隊立足學科基礎研究,持續在新能源領域斬獲面向產業的突破性成果,推動實驗室成果與生產轉化的連接。
1專家介紹
孫世剛,中國科學院院士,廈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固體表面物理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
孫世剛院士 圖源:廈門大學
兼任中國化學會副理事長;擔任Electrochimica Acta副主編;《化學學報》、《化學教育》和《光譜學與光譜分析》副主編,《電化學》主編。
2個人簡歷
1982年畢業于廈門大學
1986年獲法國巴黎居里大學法國國家博士學位
1991年-至今,廈門大學教授
2015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3研究方向
電催化、電化學表面科學,譜學電化學、能源電化學
4學術成就
發展了系列電化學原位/工況(Insitu/Operando)譜學和成像方法,從分子水平和微觀結構層次闡明了表界面過程和電催化反應機理,提出了電催化活性位的結構模型。
創建電化學結構控制合成方法,首次制備出由高指數晶面圍成的高表面能鉑二十四面體納米晶,顯著提高了鉑催化劑的活性,引領了高表面能納米材料研究領域的國際前沿。
主持國家基金委重大科研儀器設備研制專項“基于可調諧紅外激光的能源化學研究大型實驗裝置”和“界面電化學”創新研究群體項目,牽頭中國科學院學部“我國電子電鍍基礎與工業的挑戰和發展”等項目。
5科研故事
5.1自強不息的求學之路
1977年恢復高考的消息傳來時,知青們大都非常激動,都說這是一條走出農村的路。當時已經走上工作崗位的孫世剛,似乎更適合留在家鄉,侍奉雙親。正因如此,他并沒有專門復習備考,而是抱著試一試的態度,懷著非常輕松的心情走上了考場。回憶高考經歷,孫世剛說:“我當時已經參加工作了,抱著試試看的想法走上考場。我覺得題目不算難,每門考試都是第一個交卷,心態很好。”
被廈門大學錄取后,大一那年孫世剛重點“惡補”化學和英語兩門功課,成績才跟上。盡管之前對化學毫無概念,但孫世剛發現化學真是有用。從老百姓最常接觸的電池、自行車,到最尖端的導彈、潛艇,都會用到。這極大地激發了他的學習興趣。
那時候,我們國家已經基本處于和平年代。但福建地區的人民解放軍和據守金門島的國民黨還在打炮仗。身處廈門前線,他們這些大學生也被編入了民兵隊,老師任命孫世剛為民兵連長,經常要真槍實彈地站哨。也正因如此,他們這批學生有著很強的組織性和紀律性,求學之路吃得了苦。
1982年,孫世剛參加了研究生考試,報考的導師是田昭武院士。成績出來后,孫世剛抓住了去法國留學的機會。經過3個月的學習,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日常會話后,他們又到法國接受了3個月培訓,便去巴黎第六大學的電化學專業上課了。在法國科學院,孫世剛和一位早來一年的法國學生一起畢業。大家都很吃驚:“中國學生可真勤奮呀!”5年的留學生活,他熬過了無數挑燈夜讀的日子,他以自強之心迎來了學業有成的一天。
5.2寧德時代+廈鎢新能源的“技術擔當”
新能源產業是福建重點布局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十四五”時期,福建計劃打造兩個以上產值超千億元的新能源產業集群。廈門作為新崛起的電動之城,此前已將中航鋰電、海辰新能源、廈鎢新能源等新能源龍頭企業攬入懷中。
寧德時代丨2021年底,寧德時代投資70億元,廈門時代鋰離子電池生產基地項目(一期)開工建設。這樣的土壤,讓孫世剛團隊的科學研究成果有了更廣闊的用武之地。作為電動車的心臟,動力電池占據整車成本的近40%。曾經,關鍵鋰電技術和材料都掌握在日韓手中,突破不了電池技術,就難以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開拓新局面。
2014年,寧德時代與孫世剛團隊相遇。孫世剛團隊自主研發的原位表征技術,助力寧德時代實現產品的變革性提升。孫世剛教授團隊成員介紹:“這項技術可以讓研發人員‘在線’觀察鋰電池材料變化,充放電同時進行分析。可以實時檢測到哪種狀態產生了氣體,準確把握故障原因,并快速改進。”
自2014年起,孫世剛擔任寧德時代首屆專家技術委員會委員。2016年,寧德時代建立了院士專家工作站。2017年,寧德時代企業博士后流動站成立,黃令教授作為合作導師,共同培養企業博士后至今。
廈鎢新能源丨2018年,廈門鎢業獲批國家發改委“高端儲能材料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孫世剛受聘擔任中心技術指導委員會主任。據了解,孫世剛團隊研究的技術正是這個方向,他們在鈷酸鋰材料表面形成包覆層,相當于給它們穿了件‘防電衣’,使電池在高電壓下也能正常充放電。
孫世剛認為,他們的研發成果能夠幫助企業創新,企業能力提升后產生的需求,也在幫助他們調整科研方向。如今,廈鎢將能源新材料發展為三大主營業務之一,成為鋰電正極材料領域的一流供應商。
5.3科研探索謀于未來
在廈門大學,以孫世剛團隊為代表,氫能已開始了技術攻關和產學研結合。孫世剛說,“我們搞科學研究,就是要結合國家和社會需要解決的問題,用心做,不斷探索”。當前我國氫能產業也處在快速發展階段,而氫的大規模運用是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孫世剛表示,“氫燃料電池商業化一直受阻于昂貴的鉑基催化劑。怎樣把催化劑效率提上去,同時把成本降下來,是我們未來研究重點。”
對未來的科學研究與成果轉化,孫世剛院士充滿信心。按照現有的研究基礎,未來很有希望基于非貴金屬催化劑的燃料電池、超高比能量密度和比功率密度儲能體系以及解決一些國家重大需求,取得新的突破。
6國家級“寶藏”教師
孫世剛院士從教三十多年,極力推動青年教師走上教學第一線,讓他們教學相長。他以身作則,長期堅持主講廈門大學化學專業主干課程《物理化學》,并作為課程負責人將該課程建設成為國家級精品課程。教師榮譽更是數不勝數,曾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國家級教學名師獎、全國模范教師、全國高等學校優秀骨干教師、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福建省杰出人民教師、全國先進工作者等多個獎項或榮譽稱號。2021年10月,孫世剛院士還榮獲教育部頒發的首屆“全國教材建設先進個人”稱號。
結語
孫世剛院士曾說:科研就是一種攻堅,它需要勇氣和堅韌。孫世剛院士還說:為自己的祖國搞科研,再苦再累也值得!這樣的科研人,這樣的榜樣,有力量。
信息來源:廈門大學、中國科學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福建日報、百度百科等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告知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lbzrq0002.com/news/details302.html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勵
郵箱:libatterychina@163.com
北京:北京市海淀區上地三街9號金隅嘉華大廈C座904
010-62980511
山東:山東省臨沂市魯商中心A12-1503-1
0539-8601323
鋰電中國(libattery.net)版權所有
Copyright By 北京貝特互創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備11002324號-1
京公安網備11010802035676號
我有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