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鋰礦商表示,受鋰礦原材料供應遠低于需求狀況影響,未來幾年內,下游企業的原材料供不應求的危機將再次升級,甚至持續進行“搶鋰大戰”。
而不僅僅是鋰礦這一類,近年來鋰電產業鏈內所有細分材料的供應在巨大的需求量面前都難以滿足。但供需失衡不僅是挑戰,也是一次市場機遇。
面對此種情況,產業鏈上游各類材料生產商開始加緊擴產腳步。
日前,負極小龍頭翔豐華宣布再次追加投資18億,擴產負極材料項目。
1、累計投資30億翔豐華加碼負極材料
8月8日,上市公司翔豐華公告稱,擬與蓬溪縣政府簽署《追加投資協議》。
協議顯示,2021年5月28日,公司與蓬溪縣政府簽訂了《投資協議》,雙方約定投資12億元,建設“翔豐華6萬噸高端人造石墨負極材料一體化生產基地建設項目”。本次雙方擬在原投資協議基礎上,由公司追加投資建設,新增投資建設項目“翔豐華8萬噸人造石墨負極材料一體化項目”稱為二期項目。
具體來看,項目約新增投資額18億元,加上原協議中約定的投資額約為12億元,累計投資30億元。一期項目3年內建設完成,二期項目主要生產人造石墨負極材料,開工建設后20個月內建成投產,投產后16個月內建成達產。
翔豐華表示,此次投資意在擴大公司自有產能及擴展公司規模,提升公司產品的市場占有率。
產能方面,截至2022年上半年,公司負極材料已有產能3.5萬噸,在建產能4萬噸;截至今年6月初,公司石墨化年產能1.5萬噸,其中3000噸已滿產,1.2萬噸石墨化還在建設中,預計今年內達產。此外,四川翔豐華6萬噸高端人造石墨一體化項目建設也正在積極推進中。
客戶方面,翔豐華已進入LG新能源、比亞迪、國軒高科、多氟多等下游企業的供應鏈中;且今年年中,公司還在積極接觸SKI、日本松下等鋰電池企業,期望進一步打開日韓市場。
業績方面,依據翔豐華披露的半年報,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9.42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46.72%,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9287.66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17.52%。其中,負極材料實現銷售收入9.37億元,同比增長145.76%,毛利率達20.11%。
2、負極材料市場競爭趨于激烈
受益于新能源汽車及儲能市場延續高景氣度,負極材料市場一眾企業業績表現良好。
其中,貝特瑞上半年預計實現凈利潤8.5-10億元,同比增長16.37%-36.91%;杉杉股份上半年預計實現歸母凈利潤16-17億元,同比增長111%-124%;璞泰來上半年實現凈利潤13.96億元,同比增長80.13%;科達制造預計上半年實現凈利潤21-22億元,同比增長412.9%-437.33%。
在取得良好效益的同時,上半年各企業的擴產動態頻頻傳出。其中,據起點鋰電大數據統計,貝特瑞已宣布4次負極材料擴產計劃,合計投資約202.9億元,規劃產能62萬噸/年;6月27日,杉杉股份宣布投建年產4萬噸硅基負極材料項目,投資50億元。
當前負極材料市場內,由于高端電動汽車電池對正負極材料技術的高要求,高鎳三元和硅碳負極逐漸成為市場主流,受此影響硅碳負極增長將提速。此外,人造石墨是目前動力電池的主流產品,未來5年內將繼續保持。
根據起點研究調研統計,2021年全球鋰電池負極材料出貨量為94萬噸,同比增長73%,預計到2025年全球鋰電池負極材料出貨量將達330萬噸,相比2021年增長247%。
中國市場上,2021年負極材料出貨量為76.8萬噸,同比增長了92%,約占全球總量的80%,預計2022年中國負極材料出貨量將達到118.6萬噸,未來仍將保持30%以上的增速,到2025年出貨量將達到298萬噸。
市場競爭格局方面,過去負極材料市場內一直呈現為“三大四小”的競爭格局,隨著近幾年負極材料市場的快速發展,二三線企業迅速崛起,市場也正在演進成“1大+5中+多小”的格局。目前貝特瑞的龍頭地位依舊穩固,2022年Q1,其市場份額達到23%;“5中”為杉杉股份、江西紫宸、凱金能源、尚太科技和中科星城,市場份額在10%左右,各企業之間差距不大,起點研究預計未來各家企業競爭將更為激烈,排名存在較大變數。
總體來看,2022年第一季度,負極材料市場TOP3企業合計市場份額達到49.6%,TOP6企業市場份額達到79.3%,市場集中度偏高。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告知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lbzrq0002.com/news/details393.html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勵
郵箱:libatterychina@163.com
北京:北京市海淀區上地三街9號金隅嘉華大廈C座904
010-62980511
山東:山東省臨沂市魯商中心A12-1503-1
0539-8601323
鋰電中國(libattery.net)版權所有
Copyright By 北京貝特互創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備11002324號-1
京公安網備11010802035676號
我有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