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鋰離子電池的充放電循環會導致負極體積的變化,其中的納米顆粒會開裂并聚集在電極-電解質界面上。這將導致電池短路,并降低容量和循環壽命。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韓國光州科學技術院(GIST)的研究人員近期開發了一種創新方法,可以調整傳統負極、提高電池的循環性能,而無需考慮改變材料或制造方法。
簡單來說,GIST的研究人員將納米顆粒封裝在彈性網狀結構中,以增強負極并使其更有彈性,從而應對體積變化。
這項研究成果已于近期發表在了《材料化學雜志A》上。具體而言,研究人員使用了一種含有硅納米顆粒的傳統負極,并將它們用聚合物(聚偏二氟乙烯)粘合劑粘合在一起。然后,為了適應網狀結構,他們通過退火工藝給負極加熱,從而去除粘合劑。
緊接著,他們用還原氧化石墨烯(rGO)溶液填充納米顆粒之間的空隙,還原氧化石墨烯溶液干燥后形成一個網,將硅納米顆粒固定在一起,可防止其開裂。此外,網狀結構為電子提供了導電途徑,使納米顆粒可以與鋰結合。
此外,研究人員還利用了“旋涂技術”,將rGO涂在負極表面。該rGO涂層可以用作沉積保護層的種子層,而該保護層由添加了鎂和鎵金屬氧化物的氧化鋅組成(MGZO)。該MGZO層為負極提供了結構穩定性。
經過測試,即使經過多次充放電循環,這種改良的負極仍能保留大部分電荷。研究人員表示,在經過500次循環后,該結構可以保留1566mA·h/g的高存儲容量,并表現出91%的庫侖效率(這與電池壽命有關)。
“這為電動汽車的發展鋪平道路,使用戶單次充電就能行駛很長距離。”他們說。
研究人員還表示,除了硅負極,這種方法也可用于其他負極材料,如錫(Sn)、銻(Sb)、鋁(Al)和鎂(Mg)。不僅如此,這一工藝還不用考慮負極原本的制造方式,具有廣泛的適用性。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告知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lbzrq0002.com/news/details7.html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勵
郵箱:libatterychina@163.com
北京:北京市海淀區上地三街9號金隅嘉華大廈C座904
010-62980511
山東:山東省臨沂市魯商中心A12-1503-1
0539-8601323
鋰電中國(libattery.net)版權所有
Copyright By 北京貝特互創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備11002324號-1
京公安網備11010802035676號
我有話說: